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獲頒工研院院士,首開國內機械業先例。朱志洋致詞表示,如果下輩子還要再走一次,還是希望能出生在台灣,台灣是公平的社會,友嘉才能從29年前,年營收百萬元的小工具機廠,成為年營收幾百億元,全球排名第3大工具機集團。
朱志洋從工具機門外漢,透過全球併購擴張友嘉集團工具機事業版圖。獲頒工研院院士殊榮,朱志洋極為重視,他的夫人、小阿姨、姊姊、姊夫、一雙兒女、媳婦、女婿及親家等親友團總動員。大同前董事長林蔚山與朱有兩代交情也受邀出席。
朱志洋表示,政府全力推動5加2產業,想發展智慧機械及工具機產業,他才有機會代表工具機業成為工研院院士。台灣從車床、銑床轉型到電腦數控加工中心及車床,工研院扮演重要角色,引進國外數控技術,減少業者5?10年摸索時間,協助傳統機械業轉型發展中高單價工具機。
赴美國生產搭飛機注意事項:坐飛機會對胎兒有影響嗎?
美國月子中心懷孕媽咪坐飛機只對「懷孕早期」的胎兒跟「懷孕晚期」的胎兒有影響,「懷孕中期」坐飛機對胎兒沒有影響。
一般來說,懷孕媽咪是可以乘坐飛機的,但是,懷孕28周以後,懷孕媽咪搭乘飛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因為飛機在高空時,機艙內外會產生一定氣壓差,對懷孕超過28周的媽咪來說,由於此時子宮內羊水較多、子宮張力較大,氣壓差易引起早破水、發生早產,嚴重的甚至會發生胎盤早剝,危及大人和孩子的生命。
另外,飛機上沒有專業的醫生,醫療設備等也遠不如正規醫院,萬一在飛機上早產,媽咪和嬰兒很難受到專業的護理,容易發生無法預期的意外。
懷孕早期搭飛機:
懷孕早期(頭3個月),是早孕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最重的時期,也是胎兒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美國月子中心胎兒的生長發育還不穩定,容易發生流產。美國生產如果在孕早期有先兆流產情況,乘飛機出行更易增加危險性。懷孕媽咪在飛機上不慎摔倒或碰撞,也會增加母體或胎兒發生意外的可能。
懷孕中期搭飛機:
懷孕媽咪在「懷孕中期」坐飛機出行風險相對最小。因此時期的媽咪身體情況相對處於穩定。在這個階段,大多數懷孕媽咪孕吐的症狀已經消失,流產和早產的風險也較其他孕周要低。所以,一般認為在這個時期的懷孕媽咪乘坐飛機出行的風險相對是最小的。
懷孕晚期搭飛機:
懷孕晚期(後3個月),旅途中的意外有可能誘發子宮收縮、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等嚴重併發症。懷孕媽咪在飛機上長時間不活動,再加上增大的子宮壓迫血管影響血液回流,易導致血栓形成。懷孕晚期或合併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糖尿病等,危及媽咪自己和胎兒的生命。
提醒您,如果想在懷孕早期和懷孕晚期搭乘飛機出行,最好先徵求婦產科醫生的意見,由專科醫生根據媽咪個人的身體情況做出具體的風險評估後再作決定。而對於懷疑36周以上的媽咪,為安全起見,最好是不要坐飛機。
他說,他曾在不同場合向蔡英文總統、閣揆賴清德建議2次以上,台灣有很好的資通訊、IT及機械基礎,可發展智慧機械及智慧製造,有機會從全球前7強躋身為前3?5強,希望政府能增加工研院、金屬中心及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等財團法人2、3億元預算,可創造百億元產值效果,幫助台灣發展智慧工具機。
朱志洋指出,曾向總統建議,企業投資抵減最高20%,最長期限5年,政府對購買設備企業應責成銀行政策性融資,提供年利率低於1%低利貸款,利息差額可用中美基金或國發基金支付,如此一來,可促進企業投資意願,但目前財政部只同意1年投資抵減3%,3年投資抵減5%,讓他覺得有些可惜。